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而“袁氏疗法”正是在对传统中医的传承中,创新发展而来。
伯基特淋巴瘤(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其特征为肿瘤高度增殖以及频繁累及骨髓(BM)和/或中枢神经系统(CNS)。超过90%的儿童患者可通过大剂量强化化疗达到治愈。尽管大剂量强化化疗对成人患者也有效,但成人BL患者的整体临床结局较差。前瞻性临床试验已证实,依据药效动力学进行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强的松+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报告了633例接受3种常见治疗方案的成人BL患者的临床结局。依据该数据集,研究者开发了伯基特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BL-IPI),该预后指数纳入了4个因素:年龄≥40岁、ECOG体能状态评分≥2、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倍正常上限(ULN)和CNS受累。基于此,有研究者在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NCI 9177)中,探索了BL-IPI评分在接受剂量调整EPOCH-R方案的初治B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研究方法
NCI 9177临床试验探索了剂量调整的EPOCH-R方案在年龄≥18岁、HIV无论何种状态、未经治疗的B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EPOCH-R方案的剂量调整依据独立于年龄的基线预后因素。低危患者接受3个周期治疗,未接受CNS预防;高危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治疗,以及预防性的鞘内治疗或针对活动性CNS病灶的强化鞘内治疗。无事件生存期(EFS)定义为从研究开始至疾病进展、活动性疾病、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的时间;总生存期(OS)定义为从研究开始至全因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的时间。
研究结果
BL-IPI评分的危险分层与预后的关系
该研究共纳入了113例BL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标准,其中15例(13%)为低危。在所有患者(n=113)中,中位年龄为49(18-86)岁,29例(26%)患者存在BM和/或脑脊液受累。中位随访时间为58.7个月,所有患者的4年EFS率和OS率分别为84.5%和87.0%。依据BL-IPI评分,31例(27%)患者为低危,55例(49%)为中危,27例(24%)为高危,具体结果见图1A。依据BL-IPI的危险分层,低危和中危组的5年EFS率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83.6%(95%CI,65-93)和94.2%(95%CI,83-98;P=0.13);与低/中危组(90.3%[95%CI,82-93])相比,高危组的5年EFS率更差(66.7%[95%CI,46-81;P=0.003]),具体结果见图1B。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n=70)与<40岁组(n=43)的5年EFS率相似,分别为86.7%(95%CI,76-93)和81.1%(95%CI,66-90;风险比[HR],0.7;P=0.50)。在15例依据治疗方案标准为低危、仅接受3个周期化疗的患者中,12例(80%)患者(年龄>40岁)依据BL-IPI评分为中危,其5年EFS率为100%。与血清LDH水平<3倍ULN的患者(n=87)相比,血清LDH水平≥3倍ULN患者(n=26)的5年EFS率较差,分别为65.4%(95%CI,44-80)和90.4%(95%CI,82-95;HR,4.4;P=0.001)。与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的患者(n=92)相比,ECOG体能状态评分≥2患者(n=21)的5年EFS率较差,分别为61.9%(95%CI,38-79)和89.8%(95%CI,81-95;HR,4.8;P=0.0004)。与无CNS受累患者(n=102)相比,CNS受累患者(n=11)的5年EFS率明显较差,分别为45.5%(95%CI,17-71)和88.8%(95%CI,81-94;HR,7.0;P=0.0001)。
图1.依据BL-IPI评分的危险分层的患者比例(A);依据BL-IPI评分,各危险组患者的EFS结果(B);单因素分析结果(C)
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与预后的关系
29例(26%)患者伴有CNS/BM/外周血(PB)受累,依据BL-IPI评分,其中19例(70%)为高危,10例(30%)为低/中危。低、中和高危组分别有3例(10%)、7例(13%)和16例(59%)患者出现BM/PB受累。BL-IPI评分将11例CNS受累患者均归类为高危。在高危患者中,与BM/CNS未受累患者相比,受累患者的5年EFS率明显更低,分别为52.6%(95%CI,29-72)和100%(P=0.03);在低/中危患者中,与BM/CNS未受累患者相比,受累患者的5年EFS率较差,分别为70.0%(95%CI,33-89)和93.0%(95%CI,84-97;P=0.03)。依据BL-IPI评分以及CNS/BM是否受累分组的EFS结果见图2。
图2.依据BL-IPI评分以及CNS/BM/PB是否受累分组的患者例数(A);各亚组患者的EFS结果(B)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在接受剂量调整的EPOCH-R方案的初治BL患者中,BL-IPI评分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此外,无论是何种危险分层的患者,CNS受累均是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该类患者应考虑接受新的治疗方法,如PI3K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新诊断MM年轻成人患者接受一线自体造血干细
多发性骨髓瘤(MM)多发于老年人,诊断时患者的中位年龄在66-70岁之间,仅有不到2%的患者诊断时年龄小于40岁。由于年轻(≤40岁)MM患者少见,其结局数据也十分匮乏。接受一线自体
年龄和治疗对MRD预测价值的影响:对成人AML患
微小残留病(MRD)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一种有效预测因子。在早期治疗阶段,MRD细化了初始疾病风险分层,并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分配。尽管其作用已得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作为桥接方案在分子学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EN+AZA)彻底改变了初治老年/unfi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治疗格局。一线VEN+AZA方案能使伴NPM1突变AML患者的复合完全缓解率(CRc)达到91.5%,其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