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各种贫血用药原则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而“袁氏疗法”正是在对传统中医的传承中,创新发展而来。

1.  怎样对症用药以治疗贫血?

贫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名称,它是多种不同病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系列共同症状。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治疗也各不相同。各种治疗贫血药物的作用是不同的,一种抗贫血药只能对某一种类型的贫血起作用,而对其他类型的贫血则无效。因此贫血病人一定要去医院进行仔细检查,找出引起贫血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不要自己乱用药物。

1)缺铁性贫血。正常人体是不易缺铁的,因为食物中含铁丰富,而且体内不断衰老破裂的红细胞所释放出的铁又可反复被机体所利用。但是在慢性失血(如钩虫并痔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功能不良(如胃酸缺乏)、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期妇女)和红细胞大量破坏(如疟疾)等情况下,往往引起铁的缺乏而致贫血。铁剂是治疗这类贫血的有效药物,常用的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铁、右旋糖酐铁等。口服铁剂1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即可上升,1014天达高峰,24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增加。但达正常值常需13个月。为使体内铁贮存恢复正常,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尚需减半量继续服药23个月。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类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食物中每天有50200微克叶酸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正常人每天需要叶酸约50 微克,一般来说不易造成缺乏。但由于某种原因致使体内叶酸贮量减少、摄入不足或需要明显增加时(妊娠期及婴幼儿),常常造成叶酸缺乏,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能帮助叶酸在体内循环利用,而间接地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故维生素B12缺乏时亦可引起与叶酸缺乏相类似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恶性贫血)。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口服一定量的叶酸即能生效,但对肝硬化或使用了叶酸对抗剂(氨甲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叶酸治疗无效。因为此时体内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缺乏或受到抑制,不能使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而发挥效应,故必须用其代用品——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才有效果。

3)对因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单用叶酸仅能改善血象,对神经系统损害无能为力,故两药合用可起协同作用,疗效更高。

4)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血液中不仅红细胞减少,而且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减少。对此类贫血,国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用药物有苯丙酸诺龙、碳酸锂、氧化钴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对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因此,治疗贫血,对症选药很重要,但必须强调: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必须积极寻找病因,再运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则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2.  怎样合理使用口服铁剂,会出现哪些副作用?

铁是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元素之一,多数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血红蛋白的组成物质。红血球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气体,血红蛋白是红血球中的主要成分,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铁缺乏时,血红蛋白生成减少,运输氧的能力减低,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氧,产生贫血的症状和体征。使用铁剂进行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常用的铁剂有口服药有硫酸亚铁、乳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延胡索酸亚铁。常见伴有的副作用是烧心、恶心、腹痛、腹泻或便秘,多为功能性,不需特殊治疗。

口服铁剂价廉方便,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硫酸亚铁最常应用,其铁吸收率较其他亚铁片剂为高,每日3次,每次0.30.6812周为l疗程。先以小剂量开始,以后逐渐加量。因某些药物、食物与铁同服可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而影响铁的吸收,因而在服用这些食物前l小时或食后2小时均不宜吞服硫酸亚铁。这些食物包括鸡蛋、奶制品、面包及其他谷类食物。如果服后恶心、胃痛较重,则可安排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如病人感到恶心,可给胃复安48毫克或0.25普鲁卡因10毫升,每天3次口服。如病人症状仍不缓解,可改服10%枸橡酸铁胺1020毫克,每天3次,饭中或饭后服,从小剂量开始。如调整药片服用时间后,仍有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可改服力蜚能、速力菲等。

上一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下一篇:小儿贫血的病因分类

相关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