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缺铁性贫血中医治疗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而“袁氏疗法”正是在对传统中医的传承中,创新发展而来。

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生常由于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之一。机体铁的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临床可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疲乏无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等气血亏虚症状,严重者可见指甲反平、不光整,甚者反甲等特征。儿童还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本病约占贫血的50%~8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多见于育龄妇女及儿童。

本病属于中医“虚劳”、“血虚”、“萎黄”“黄胖”等病的范畴。其病因病机,认为儿童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致使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成年男性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或烟酒过度,湿热困脾,日久肉腐血败,或黑便,或痔漏失血所致;老人多因久病大病,营血暗耗,中焦受纳、腐熟功能失常所致;女性多因妊娠需求增加或月事失血过多,新血化生不足所致。总之本病的形成与中焦脾胃和肾的关系极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血同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而致本病。脾胃化生气血功能不足在本病发生中尤为重要,正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近年本病的发生及临床就诊患者群的分布出现了部分新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优生优育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患者呈稳步下降趋势;其次女性患者因社会、家庭及学习等压力增加,情志失调,气机不畅导致月事异常,慢性失血所致者明显增多;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人或因年老齿落,咀嚼功能低下,或因中风,吞咽障碍造成造血物质缺乏者逐步增多。

辩证思路:本病病因多端,不一而足,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气虚、或因气郁、或因血虚、或因血瘀、或因邪毒内蕴成癌,临证必须细审病因,四诊合参。因寒者温阳健脾;因热者,实热清热泻火,虚热滋阴清热,切忌苦寒伤胃;因湿者健脾渗湿;因气虚者补中益气;因气郁者疏肝理气;血虚者养血生血;血瘀者活血化瘀;邪毒者扶正祛邪。此皆为中医常规治法,临证对症选方即可,方药不再一一赘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并非一独立性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诱发或伴发,应强调病因诊断,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例如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所致IDA,应多次检查粪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X线或内窥镜检查;对月经期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等。中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亦应当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如慢性胃炎者多伴胃胀、纳呆等食欲不振,宜加焦三仙、内金等促进运化;胃肠溃疡多伴烧心、泛酸等症,宜重用海螵蛸、瓦楞子抑酸,川楝子止痛,癌肿者宜加用半枝莲、黄药子等清热解毒抗癌之品;癥瘕(肝脾肿大)者宜加龟板、鳖甲、牡蛎等软坚散结。临证尚需注意辨病必虚以辩证为核心,切忌以西医药理替代中医辨证论治,一味叠加堆砌,所加辨病治疗药物必须符合辩证之病机。

本病虽病因多端,病机繁复,但最终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故脾胃虚弱,气血两虚为其基本的病因病机,健脾益胃、益气生血为其根本治则,临证应时刻谨记。此外促进饮食,增其化源尤为重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乌梅消食颗粒(院内制剂)健脾理气,消食导滞,常作为本病在辨证基础上的辅助用药,疗效甚佳。本方由枳实、鸡内金、白术、焦山楂、太子参、蒲公英、乌梅、木瓜、莪术等组成,亦可作汤服。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食欲不振,食后胀满,倦怠乏力,脘腹满闷等。观察乌梅消食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50例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证候患者,发现本方可促进缺铁性贫血患者对铁的吸收利用,同时可以有效减轻服用铁剂所造成的不良反应【1】。针对溃疡黑便者予以口服自拟的四味止血散(蒲黄炭、白及粉、阿胶珠、汉三七,各等份以藕粉调服,10g/次,日3次。)。功能收敛、凉血、散瘀而止血不留瘀,且阿胶珠、藕粉冲调后呈粘稠膏状,服用后可敷布于胃肠粘膜,既有利于药物缓慢排空,更好的发挥疗效,又可保护粘膜创面,利于止血【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补铁药物的普及,寻求中医治疗者多为对铁剂不能耐受者,此类患者多具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肠肿瘤等纳食不佳的疾病,可谓诸病缠身,病机复杂,症候多段,治疗更宜潜心辩证,审症求因。

上一篇:女性贫血的种类及症状分析 下一篇:什么是贫血?贫血有哪些类型?

相关阅读(2)

  • 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治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aemia,CMML)是一种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率约为1~2/100000/年,多数在60岁以后发病,男女发病比例约1.5~3:1。具体病因不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