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

边缘区淋巴瘤:诊断、预后和治疗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而“袁氏疗法”正是在对传统中医的传承中,创新发展而来。

边缘区淋巴瘤(MZL)是一种较为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FL)。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MZL可分为三个亚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和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虽然三种亚型均属于惰性淋巴瘤,但是在临床表现、疾病预后和治疗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诊断与预后

PET-CT、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EGD)和骨髓活组织检查是临床常用于NHL疾病分期的重要检查手段,但是其在MALT淋巴瘤,尤其是特殊部位MALT淋巴瘤疾病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较少。本届ASH年会上,韩国Heejung Chae等对130例眼附件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诊断、疾病自然病程、治疗及疗效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位年龄为48岁(20~70岁),其中男性占45%(59例)。87例(67%)患者被判定为Ⅰ期;21例(16%)双侧累及的患者被定义为Ⅰ+Ⅰ期;Ⅱ期6例(5%),Ⅳ期16例(12%)。10例(8%)患者存在淋巴结累及,16例(12%)患者在最初诊断时除了眼眶处的病灶外还伴其他结外累及。PET-CT在检查初始眼眶损伤时的灵敏度较低(37%,44/120),且仅4例(3%)患者行颈部、胸部、腹部和骨盆CT扫描后能额外提供可导致临床分期升级的信息。通过EGD发现82例中2例(2%)患者伴胃MALT淋巴瘤,且直至最后随访时仍然生存。骨髓或组织检查发现6%(7/120)无显著细胞减少的患者存在骨髓累及。经过74个月中位随访,所有患者的5年OS率为99%。是否骨髓累及对OS无影响。由此可见PET-CT、EGD和骨髓活组织检查在初诊眼附件MALT淋巴瘤分期和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有限,这些检查仅推荐在个别选择性病例中采用。

SMZL是较为少见的惰性B细胞肿瘤,常累及脾脏、骨髓,有时也可累及外周血。虽然有多项关于欧美SMZL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但是目前为止,我国SMZL患者的临床特征仍不明确。本届ASH年会上,我国Yuting Yan等对单中心172例中国SMZ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发现172例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为57岁(25~81岁),男性略多(52.3%)。在39例临床有资料的SMZL患者中,29例(74.4%)为IGHV突变,10例(25.6%)无IGHV突变,其中最常见的IGHV片段是IGHV 1~2(25.6%)、IGHV 4~34(15.4%)、IGHV 2~27(10.3%)和IGHV3~30(7.8%)。49.0%患者在诊断时或诊断之前存有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14.6%为活动性。21.2%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14.4%患者为复杂核型。FISH检测发现13q-(Rb1/D13S25)、12号染色体三体、17p-(TP53)和t(14q32)等细胞遗传学变异发生率分别为9.8%(8/82)、9.6%(8/83)、4.7%(6/126)及20.4%(19/93)。在这些患者中,41.6%(64例)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学疗法作为一线治疗,其他37例(24.0%)仅接受了传统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50.5个月(6~214个月),预计5年无失败生存(FFS)和OS率分别为74.6%和80.8%。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治疗的患者5年FFS率较未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高(89.9%比60.9%,P=0.005)。单变量分析显示能够显著缩短OS的预后参数有:血红蛋白水平<110 g/L(P=0.000 0)、HBVSAg阳性(P=0.001)、FLIPI 4~5分(P=0.000 0)、12号染色体三体(P=0.004)、染色体变异(P=0.007)、复杂核型(P=0.001)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4分(P=0.005)。OS的多参数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血红蛋白水平<110 g/L、HBVSAg阳性、复杂核型为SMZ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HBVSAg阳性、复杂核型异常即使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依旧对OS存在不利影响。研究者应用上述3个独立变量建立新型预后模型。该模型有3个风险组:无不良因素的低危组(39.2%)、含1个不良因素的中危组(38.6%)、含2~3个不良因素的高危组(22.1%)。3组的5年OS率分别为96.7%、78.0%和53.3%(P=0.000 0)。研究结果提示该新型预后指标体系可对中国SMZL患者进行有效分层。

治疗

根据既往Ⅱ期临床试验发现R-CV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较CVP方案可以提高晚期MZL患者的反应率(RR)和PFS。尽管如此,联合免疫化疗后晚期MZL患者复发仍然常见。本届ASH年会上,韩国Sung Yong Oh等探索利妥昔单抗在晚期MZL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价值。研究者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来自韩国17家医疗机构共45例晚期MZL患者纳入研究,疾病组织分型分别为NMZL 15例(33.3%),结外MZL 30例(66.7%)(10例肺部,6例眼附件,5例胃部)。中位年龄为54岁(33~77岁),男性32例,女性13例。国际预后指数(IPI)为1、2、3、4分患者分别占28.9%、6.7%、20.0%和4.4%。对所有患者进行6~8次一线R-CVP诱导治疗后,进行了为期2年的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每8周375 mg/m2)。治疗后共有20例(44.4%)患者完全缓解(CR),22例(48.9%)部分缓解(PR),3例(6.7%)疾病稳定(SD)。R-CVP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中位疗程数为12个(1~12个),共32例(71.1%)患者完成了12个疗程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8例患者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2例由于不良反应(1例腹痛,1例反复肺炎)而停止维持治疗,2例患者失访,4例患者死亡。该研究中患者的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8.9%和90.6%,由此可见晚期MZL患者在一线R-CVP方案诱导治疗后行2年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在耐受药物毒性的前提下显著改善PFS。

近年来新药在B-NHL中发展迅猛,但是在MZL中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来自美国纽约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的Ariela Noy等设计了前瞻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旨在对依鲁替尼单药用于复发难治MZ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该研究纳入组织学确诊为MZL的63例患者(结外型32例、淋巴结型17例和脾脏14例),中位年龄为66岁(30~92岁),其中92%ECOG评分为0~1分。先前接受治疗的中位疗程数为2个(1~9个),其中35%的患者先前接受过≥3线治疗,4例(6%)患者有脾切除史,33%的患者有骨髓累及,9例(14%)先前接受了放疗,17例(27%)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40例(64%)接受了至少含有抗CD20单抗的化学免疫治疗。所有患者需每天口服依鲁替尼560 mg,直至疾病进展或难以耐受药物毒性。中位随访时间为16.6个月,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1.7个月。研究结果显示,总反应率为51%(6例CR和26例PR),38%患者达到SD状态。临床获益(CR+PR+SD)率达89%,其中87%可见肿瘤减小。反应持续时间为19个月[95% CI:8.0~未及(NR)],出现初始反应时间为4.2个月,中位PFS为18个月(95% CI:12.2~NR)。各级最常见的不良事件(≥20%)包括:乏力(44%)、腹泻(43%)、贫血(35%)、恶心(25%)、血小板减少(25%)、外周水肿(24%)、咳嗽(22%)、关节痛(22%)、呼吸困难(21%)、上呼吸道感染(21%)。28例(44%)患者发生各级严重不良事件,其中3、4级肺炎5例(8%),心房颤动4例(6%,均为1、2级)。57%患者发生各级出血性不良事件。共3例发生治疗诱发的不良事件而死亡,原因分别为疾病进展、颅内出血和副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多器官衰竭。共有38例(60%)患者未完成治疗,剩余40%的患者持续治疗。该研究初步结果提示依鲁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MZL耐受性较好,且可得到较高的总反应率及持久的疗效。


上一篇: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最新进展 下一篇:掌握初诊伯基特淋巴瘤的诊疗

相关阅读(2)

  • 白血病相关性口腔病损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程特点,主要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临床资料显示,约15%~80%的白血病患者有口腔损害,其中急性白

  • —稳可达(芦曲泊帕片)获批上市,为中国血小板

    2023年6月27日,亿腾医药旗下稳可达(芦曲泊帕)新药(5.1类)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适应症为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含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

  • 血小板减少的你,该注意些什么?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减少可引起口腔粘膜出血、鼻腔出血、胃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