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而“袁氏疗法”正是在对传统中医的传承中,创新发展而来。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由髓系前体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阻滞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体细胞突变,如NPM1、FLT3-ITD和TP53突变,使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获得自我更新能力。此外,体细胞突变在AML发病机制中十分重要,而且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已有研究证实,1.5%–12%的AML成人患者伴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1(PTPN11)的突变。在白血病发生过程中,PTPN11突变导致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敏感性增加,且过度激活了RAS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白血病转化。但PTPN11突变在AML中的预后价值仍存在争议。基于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马洪兵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对比了PTPN11突变型(PTPN11mut)和PTPN11野生型(PTPN11wt)患者的分子学特征和临床结局。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5月-2022年10月就诊于华西医院,伴PTPN11突变的成人AML患者(≥18岁)的临床数据。在1531例成人AML患者中,59例(3.9%)伴有PTPN11突变。在59例PTPN11mut患者中,41例接受了化疗。依据确诊年份、年龄、性别和ELN 2017风险分层,研究者将PTPN11wt患者与接受化疗的PTPN11mut患者以3:1的比例随机纳入至后续分析中。
研究结果
01、患者基线特征
后续分析共纳入了165例患者,其中PTPN11mut组41例,PTPN11wt组124例。PTPN11mut组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ML/AMOL)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TPN11wt组(53.7% vs. 35.5%,p=0.04)。PTPN11mut组和PTPN11wt组的其余临床基线特征相似,具体见表1。
表1.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
02、突变特征结果
在59例伴PTPN11突变的患者中,研究者发现了74种PTPN11突变。49例(83.1%)为PTPN11单突变,10例(16.9%)携带一种以上不同的PTPN11突变(双突变,n=7;三突变,n=1,四突变,n=2)。此外,与PTPN11wt患者相比,PTPN11mut患者更有可能与KRAS(22.0% vs. 4.8%,p<0.01)、KMT2C(10.2% vs. 0.8%,p<0.01)、NRAS(20.3% vs. 8.9%,p=0.03)、U2AF1(11.9% vs. 4.0%,p=0.045)、NOTCH1(5.1% vs. 0%,p=0.03)、IKZF1(5.1% vs. 0%,p=0.03)和USH2A(5.1% vs. 0%,p=0.03)发生共突变。
03、PTPN11wt和PTPN11mut组的生存结果
PTPN11mut和PTPN11wt组的完全缓解率(CR;61.0% vs. 67.7%,p=0.43)和无事件生存期(EFS;8.4个月 vs. 10.2个月,p=0.26,图1A)均没有显著差异。PTPN11mut组的总生存期(OS)比PTPN11wt组短,有统计学意义(16.2个月 vs. 34.8个月,p=0.03,图1B)。此外,在ELN 2017危险分层的低危和中危组中,PTPN11mut组和PTPN11wt组的OS有显著差异(低危:20.5个月vs未达到[mut vs. wt],p=0.01;14.1个月 vs. 34.8个月[mut vs. wt],p=0.01;图1C);在高危组中,PTPN11mut和PTPN11wt组的中位OS相似(16.2个月 vs. 13.5个月,p=0.87,图1C)。值得注意的是,在NPM1突变患者中,PTPN11mut和PTPN11wt患者的OS没有显著差异(20.5个月 vs. 未达到,p=0.25,图1D);在NPM1野生型患者中,PTPN11mut组的OS显著低于PTPN11wt组(16.2个月 vs. 34.8个月,p=0.04,图1E)。
图1. PTPN11mut和PTPN11wt组的EFS(A)、OS(B)结果;依据ELN2017, PTPN11mut和PTPN11wt组的OS结果(C);NMP1突变患者(D)和NPM1野生型患者(E)中,PTPN11mut和PTPN11wt组的OS结果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伴PTPN11突变的AML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整体而言,PTPN11突变的AML患者预后劣于PTPN11野生型患者。但伴NPM1突变的患者,PTPN11突变对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研究的结论,还需要前瞻性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来阐明PTPN11突变对AML患者的影响,以及PTPN11突变在AML进展中的分子机制。
NPM1突变AML治疗的多元化进展
核仁磷酸蛋白(NPM1)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伴NPM1突变AML约占成人AML的30%,其特征是NPM1的细胞质定位(NPM1c)。在世界卫生组织(WHO)髓系肿瘤分类中,NPM1
哪些成人血液肿瘤患者需要警惕侵袭性真菌感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曲霉菌病、毛霉菌病等,是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且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如未行
张利玲教授:ctDNA中组织匹配的IgH基因重排在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在遗传特征、临床表现、疗效和预后方面均具高异质性。大约60%-70%的DLBCL患者可以通过一线治疗方案治愈,但仍有近